「門窗七分產品三分安裝」,作為定制品,門窗安裝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。但是安裝不是實物,很難眼見為實,而且人為因素影響較大,因此消費者在門窗產品選購時,考察「這個商家安裝靠不靠譜」難度很大。鑒于此,小知近期將新開一個「門窗安裝」專題,用來「科普」家裝門窗安裝流程工藝、輔材輔料、考察重點、注意細節等。玻璃上墻是門窗安裝的重要環節,其看似只是抬抬上去,實際卻「機關重重」,如果安裝不到位,會直接影響門窗顏值,以及后續的使用與安全。
例如上期內容提到「玻璃墊塊」,不裝、材質沒選對、安裝不到位,就有可能導致型材變形、窗扇下沉等問題。因此,消費者在考察商家,或是家里門窗安裝的時候,應該關心玻璃的安裝事宜。本期內容,小知從玻璃上墻前說起,聊一聊門窗玻璃安裝的注意事項。
在玻璃搬到家后,消費者對玻璃成品主要檢查「貨物對不對版」、「有無損傷 / 壞」兩件事情。貨物不對版的事情時有發生,消費者可以拿著商家提供的報價單 & 合同(當中應有玻璃材料明細)、玻璃裝箱單(一般玻璃廠家會隨玻璃一樣發貨過來)、或是直接看玻璃上的標簽(標簽上會有玻璃大致配置、生產廠家等信息)。來檢查玻璃生產廠家、玻璃配置是否是自己所選購的。也可以檢查中空玻璃的間隔條、密封膠,夾膠玻璃的膠片等比較「顯性」的產品情況。如可以目測中空玻璃的間隔條是否平直,接縫細小、氣孔分布均勻;一二道膠是否涂布均勻、無斷開、無刺鼻異味;玻璃表面麻點、氣泡(夾膠玻璃)數量是否在要求范圍內;目測玻璃是否有平整,是否有視線不清晰、重影等情況。(詳細學習玻璃品質怎么看可以查看之前的內容——「必看!選啥都不如先把 90% 面積的中空玻璃選好」、「家裝玻璃品牌論」這兩篇文章)
有無損傷 / 壞是因為玻璃即是易碎品,搬運過程中也十分容易劃傷碰傷,玻璃的小劃痕、小瑕疵較難避免,消費者可以在選購時就向商家問清楚「玻璃的交付標準是怎么樣的」,例如問「你們這怎么樣的劃痕、磕碰屬于合理范圍內」。到貨檢查,主要是查看玻璃有無特別明顯的、一眼就看到的碰傷、劃傷情況,一旦發現較大問題,提前制止安裝,并告知門窗商家來解決,以免后續發現耽誤工期。更具體的玻璃檢查(商家交付標準較高(貴)或自己對玻璃外觀要求較高的),可在門窗全部安裝后驗收時,再次進行目測檢查。如果大玻璃涉及吊裝,其一是要提前與物業溝通協調好,以免發生進不了場的情況(如有的小區要核對外框顏色分隔、要出示高空作業證、什么吊車能進場等),影響時間。其二是一定要提醒商家做好安全措施,即地面上要提前疏散人群、車輛,并安排人員巡視、提醒過往行人。屋內安裝師傅一定要佩戴好安全帶、安全繩等安全措施,并有施工人員從旁協助、保護。尤其是注重細節的消費者,玻璃上墻前可以提醒商家和安裝師傅,中空玻璃的 3 C 標志需要統一位置擺放(一般左下 / 右下角)。
3 C 標志位置統一雖然是一個小細節,但如果你注意到這回事,而且家里玻璃分隔比較散的時候,差別就會特別明顯,反正小知作為半個強迫癥,現在走到哪看到標志東一個西一個,心里就很癢。有別于上一個 3 C 標志只影響顏值,有的玻璃配置正反的擺放,會直接關系到安全和性能,主要的情況有:
- 安裝 Low-e 玻璃時,北方地區建議 Low-e 膜層靠近室內側,南方 Low-e 面朝室外側安裝(聯動一下上文提到的 3 C,需在玻璃生產的時候就提醒商家注意 3 C 位置,下同);
- 安裝立面(即窗戶)中空夾膠玻璃,原則夾膠面靠室外(考慮安全,低樓層有高隔音需求,夾膠可嘗試靠室內面安裝);
- 安裝頂面(即陽光房)中空夾膠玻璃,夾膠面一律朝室內安裝;
南方城市 2 號或 4 號面,北方 3 號或 5 號面;玻璃墊塊雖小,但作用很大,如果材質選擇不佳,或是安裝不到位,會直接影響到門窗的后續使用和安全。在玻璃墊塊的材質上,最好選購時向商家了解清楚,或讓商家準備承重性、耐用性高的 PVC 聚氯乙烯、熱塑性彈性體、工程塑料如PA \ POM 等材質玻璃墊塊。拒絕使用易腐爛的木塊作為玻璃墊塊,以免后期木塊腐爛堵塞排水孔,或是導致玻璃重量「分散」不均勻,致使型材變形等問題發生。
在玻璃墊塊的安裝上,玻璃下口的支承墊塊應擺放合理,使玻璃的鑲嵌深度與邊緣間隙尺寸在合理范圍內;同時墊塊要分布合理,受力均勻,一般玻璃墊塊數量與位置可參照螺絲安裝間距安排,但要注意在放置時不能堵塞排水孔;而且要注意,玻璃墊塊安裝位置應跨越隔熱條,落位支承于隔熱條兩側的鋁型材之上;隔熱條有凸出部分時,玻璃墊塊的設計應避開隔熱條凸起部位,避免隔熱條直接受力;by:《JGJ214-2010鋁合金門窗工程技術規范》另外,在窗扇玻璃安裝的時候,為了使玻璃重力受力合理,防止窗扇下沉問題,應根據窗型不同應在玻璃側方墊玻璃墊塊(定位墊塊),使窗扇(玻璃)重心均勻或重心在五金承重(鉸鏈 / 合頁)一側;平開窗、上懸窗、內平開下懸窗(內開內倒窗)窗型的玻璃墊塊位置示意圖如下;推拉門扇的承重墊塊應與滑輪位置對應安裝;門窗設計中含超大板塊玻璃時,玻璃墊塊的長度及安裝數量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。門窗框的玻璃槽口位置,除外玻璃墊塊以外,少部分產品(或施工工序)中會用到發泡劑、密封膠、保溫棉等材料。
這些材料填充腔體,主要作用有兩個。一是填充發泡劑、保溫棉材料,來降低玻璃邊部位置熱量傳遞,以實現門窗整體更高的保溫性能,并解決或降低玻璃邊部冷凝水的問題。二是灌一圈密封膠,提高該位置的密封效果,主要是高樓層、臺風登陸地等風壓較大的地方,大風大雨天氣玻璃外側膠條起不到太好的密封效果,玻璃因為被吹的發生位移或「壓向」室內,導致雨水會大量進入門窗腔體,進而讓室內進水。因此在這些地方玻璃外側選擇用密封膠密封,或加之腔體填充密封膠,以降低門窗滲漏水的可能。當然,玻璃槽口打發泡劑或密封膠并不是必要的措施,可在有此類需求情況下再如此施工。玻璃安放后,需要對其位置扣壓線和壓膠條(或打膠)。
壓線相當于是玻璃的「固定、限位裝置」,要求主要是緊固,受外力不易脫落,拼接處美觀無縫隙。膠條(或密封膠)則相當于是玻璃的「密封、緩沖裝置」,要求主要是不留縫隙,為門窗提供良好的密封作用,耐候有彈性,讓玻璃可以稍稍位移且不直接接觸型材。對壓線,消費者主要看安裝后,玻璃有沒有太過于緊密或搖晃幅度太大的問題。以及看壓線平不平,有沒有突出(美觀)、縫隙(漏光、風)、刮手的現象(美觀、傷人)。如果是壓膠條,可以注意一是讓師傅每一邊多壓一點進去(特別是冬天),例如寬 1 m,壓入1.05 - 1.1 m 的膠條,防止膠條遇冷收縮。二是告訴師傅膠條轉角位置,不要直接剪短(產品本來就有折彎處理當然最好),而是剪一個 45 ° 角彎折過去,或者用專用膠水粘接一下,這樣可使玻內膠條不斷開且只有一個連接口,密封效果更好。如果是打膠,則可以關心密封膠的品質(品牌),以及施打是否平整、美觀等。
最后,待門窗整體安裝完畢,如果產品本身就有保護膜,那么室外側要檢查是否已經拆掉(室外側護膜應在上墻前拆掉)。
如果室內側沒有護膜,那么最好用一些代替品(油布、編織袋啥的),或者網購一些,畢竟裝修周期較長,有一道保護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劃痕損傷。